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羊批次化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繁育目标、繁殖管理、羔羊培育、疾病防控及记录档案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羊批次化繁育生产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atch Breeding of Hu Sheep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湖羊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等特点。《DB3305/T 262-2023湖羊批次化繁育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湖羊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关于种公羊的选择与管理
标准明确要求种公羊应具备良好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体重应在70公斤以上,体长1.2米左右,胸围1.4米以上。选择时要注重遗传稳定性,避免近亲交配。日常管理中需保证充足营养供给,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6%,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此外,还规定了公羊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每年要有一定比例的更新换代以保持种群活力。
二、母羊发情鉴定与配种时机把握
母羊发情周期约为21天,排卵前24小时左右是最佳配种时间。标准提出可通过观察外阴部颜色变化、行为表现及直肠触诊等方式判断发情状态。对于初次生产的母羊,建议采取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胎率。同时强调配种前后两周内不得随意更换饲料配方,以免影响胚胎发育。
三、羔羊培育要点
新生羔羊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口鼻分泌物,并确保及时吸食初乳获取抗体保护。断奶时间为60至90天之间,具体视个体发育情况而定。在此期间要逐步引入优质牧草和配合饲料,促进瘤胃功能完善。另外,还特别提到冬季保温措施的重要性,如搭建暖棚或铺设稻草垫等。
四、批次化生产模式实施
该标准倡导采用批次化管理模式,即将同一时期内出生的羔羊归为一个群体统一饲养直至出栏。这样不仅便于集中管理,还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具体操作上要求每批规模控制在200-300只为宜,同时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系统,包括系谱信息、生长数据以及免疫接种等情况。
五、疫病防控体系构建
为了保障整个繁育过程的安全性,标准提出了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主要包括定期消毒圈舍环境、严格执行引种检疫程序、适时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等内容。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这两个高发季节,更要加强巡查力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隔离诊治。
综上所述,《DB3305/T 262-2023湖羊批次化繁育技术规范》涵盖了从种羊选育到商品羊出栏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企业和个人从事湖羊养殖业提供了权威参考。希望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推动这一特色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