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市冰雾的分级方法、定义及对应的气象条件。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冰雾天气的监测、预报和评估。
Title:Grading of Ice Fog - DB1507T 83-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Z 30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83-2023 冰雾分级》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于2023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冰雾的等级划分、观测方法以及应用场景,旨在为气象服务、环境保护和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冰雾等级划分部分,标准将冰雾分为五个级别:微弱冰雾、轻度冰雾、中度冰雾、重度冰雾和极重冰雾。每个级别的定义基于能见度和冰晶浓度。例如,微弱冰雾的能见度要求在500米以上但低于1000米,而轻度冰雾则需要能见度介于200至500米之间,并伴有一定数量的冰晶颗粒。这种分级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不同强度冰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其次,在观测方法上,标准强调了仪器测量与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仪器设备的选择,建议使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来测定空气中冰晶的数量及大小分布;同时利用透射式或散射式能见度仪获取实时的水平视程数据。此外还指出,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目测结合经验判断当前天气状况是否属于冰雾现象,并参照附录中的典型图片进行对比确认。
再者,关于适用范围,本标准不仅适用于自然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类型冰雾现象的研究分析,还可以作为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特别是在寒冷季节里频繁发生的强冰雾条件下,如何有效减少其带来的安全隐患成为重点考虑内容。因此,在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如增加警示标志设置密度、加强路面除冰雪作业频率等。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冰雾通常发生在冬季低温且湿度较高的地区,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具体地理特征加以调整优化。例如,在草原牧区可能更多关注畜牧业生产受到影响的情况;而在城市中心区域则需侧重于防止因视线模糊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DB15/T 83-2023 冰雾分级》通过严谨的科学论证确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为今后深入研究冰雾特性及其潜在危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