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入河排污口的编码原则、编码结构和编码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入河排污口的标识、管理和信息共享。
Title:Rules for Coding of River Discharge Outlets - DB52T 1717-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717-2023《入河排污口编码规则》是贵州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入河排污口的编码工作。这项标准对于加强水环境管理、提升水资源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行政区域内所有需要编码的入河排污口。这意味着无论是工业废水排放口还是生活污水排放口,只要涉及向河流排放污染物,都需按照此标准进行编码管理。
编码结构与组成
根据标准规定,入河排污口的编码由12位数字构成,具体分为四部分:
1. 地区代码(前两位):代表排污口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2. 类型代码(第三位):标识排污口的不同类型,如工业、农业或生活污水等。
3. 序号(后七位):表示同一类型排污口在特定区域内的顺序编号。
4. 校验位(最后一位):通过算法计算得出,用于验证编码准确性。
编码原则
- 唯一性:每个入河排污口只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 稳定性:编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除非排污口发生重大变化。
- 可扩展性:考虑到未来可能增加的新类别或新情况,编码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编码流程
1. 确定排污口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所属单位等。
2. 根据上述编码结构生成初步编码。
3. 进行校验位计算并最终确认编码。
4. 将编码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定期更新维护。
应用实例
假设某工业企业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其排污口为该区域内第10个工业废水排放口,则其编码可能为“520102I00010X”。其中,“52”代表贵州省,“01”代表贵阳市,“02”代表南明区,“I”表示工业废水,“00010”是序号,“X”为校验位。
结论
DB52/T 1717-2023标准通过对入河排污口实施科学合理的编码管理,有助于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监控和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各级环保部门及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确保编码工作的规范化和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