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烟草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中针对烟田病害叶斑类的防控措施、监测方法及综合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烟草种植过程中叶斑类病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Major Tobacco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 Part 2: Leaf Spot Diseases in Tobacco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714.2-2023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烟草种植过程中烟田病害叶斑类的绿色防控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了“叶斑类病害”的概念,指由真菌、细菌等引起的叶片上出现斑点的一类病害。理解这一定义有助于识别病害类型,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 防控原则
- 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包括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例如,在轮作制度上建议与非茄科作物轮作至少两年以上,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积累。
3. 农业防治
- 提倡使用无病种子或种苗,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如用温汤浸种法,在55℃热水中浸泡10分钟后再冷却至室温即可播种。
- 对于田间管理,要求及时清除病残体,保持烟株通风透光良好,避免湿度过高引发病害。
4. 物理防治
- 推荐采用太阳能消毒法处理土壤。将表层土壤翻耕后覆盖塑料薄膜曝晒7-10天,可有效杀灭土传病原物。
- 在发病初期可以利用紫外线灯诱杀害虫成虫,减少病毒传播媒介。
5. 生物防治
- 鼓励施用木霉菌剂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原菌生长。木霉菌能够寄生在其他真菌菌丝上并竞争营养物质,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 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溶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且环保安全。
6. 化学防治
- 当病害发生严重时才考虑使用化学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推荐使用的药剂有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高效低毒产品。
- 注意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7. 监测预警
- 建立健全病害监测体系,定期调查田间病情指数,掌握病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病情加重趋势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 档案记录
- 要求建立完整的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档案,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措施、用药情况等内容,便于追溯和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上述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烟草叶斑类病害的发生率,提高烟叶品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