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划分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评估与相关气象服务。
Title:Divis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Tourism Climate Comfort Leve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644—2023 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划分与评价方法》是一项山西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加准确的旅游气候舒适度信息,帮助游客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地点。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山西省内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等旅游目的地的气候舒适度评估。这一范围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确保其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引用了GB/T 18905.5《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术语 第5部分:过程》、GB/T 19231《旅游服务质量》等多个国家标准。这些引用文件为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保证了评价方法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 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某一时间段内,旅游目的地的气象条件对游客身体、心理感受的影响程度。
- 综合舒适指数:基于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概率等因素计算得出的一个综合数值,用于衡量气候舒适度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提出了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在内的四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为多个二级指标。例如,在气温方面,不仅考虑平均气温,还关注极端最高温和最低温;在湿度上,则需考量日均值及变化幅度。每个指标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便于量化分析。
等级划分
根据综合舒适指数值,将旅游气候舒适度分为五个等级:
- A级(非常舒适)
- B级(舒适)
- C级(一般)
- D级(不舒适)
- E级(极不舒适)
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活动建议,如A级适合长时间户外活动,而E级则建议减少外出时间。
实施步骤
1. 数据收集:利用气象站观测数据结合遥感技术获取所需信息。
2. 数据处理:按照规定的公式计算各项指标得分。
3. 结果评定:汇总所有指标得分后确定最终的舒适度等级。
4. 报告发布: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各景区的气候舒适度状况。
这项标准对于提升山西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也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