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中志愿和慈善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内的志愿和慈善服务工作。
Title:Follow-up Support Service Specifications for Relo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 Part 14: Volunteer and Charitable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0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6T 244.14-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4部分:志愿和慈善服务》是贵州省地方标准,重点规范了在易地扶贫搬迁后,如何通过志愿和慈善服务帮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条款解读
# 第4.1条 志愿服务组织管理
本条款要求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等环节。强调志愿服务组织应具备合法资质,并定期对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其服务能力满足实际需求。例如,志愿者需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技巧和社会工作方法,以便有效开展心理支持和社区融入活动。
# 第5.2条 慈善资源整合
该条款指出,慈善资源的整合与分配应当公开透明,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捐赠,同时明确指出所有筹集的资金或物资都必须用于改善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此外,还要求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使用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 第6.3条 特殊群体关爱服务
特别关注老人、儿童以及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在提供一般性志愿服务的基础上,还需制定针对性强的服务计划。比如为老年人设立健康咨询站,为儿童开设兴趣课堂,为残疾人提供生活辅助器具维修等专项服务。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旨在让每一位搬迁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 第7.4条 长效机制建设
为了保证志愿和慈善服务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本条款提出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本土化人才,提高本地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使这项事业能够长久地造福于民。
以上内容只是整个标准中的一部分亮点,全面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对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