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中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施要求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Title:Follow-up Support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Relo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 Part 10: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X8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6T 244.10-202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 第10部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发布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民族文化传承”指通过教育、培训、展示等方式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则是采取措施防止民族文化的破坏或消失。这一定义明确了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核心任务。
“4.1基本原则”中强调了“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和“可持续发展”三项原则。以人为本要求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尊重差异意味着要尊重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特点,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传承与保护工作需符合长远利益。
关于“5.1组织机构建设”,文件指出应建立由政府主导、社区参与、专业机构支持的工作机制。这要求地方政府设立专门负责民族文化事务的部门,同时鼓励社区成立相关组织,还应引入高校、研究机构等专业力量参与。
“5.2资源调查与建档”明确要求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库。具体包括民族语言文字、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内容,以便后续开展系统性的保护工作。
在“5.3传承人培养”方面,提出要制定传承人培养计划,通过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接班人。特别强调了对年轻一代的关注,确保民族文化能够代代相传。
“5.4文化设施建设和利用”建议合理规划和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存储来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5.5宣传教育”强调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展览、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支持度。并且鼓励媒体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最后,在“5.6监测评估”中提到要定期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