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震液化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抗震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地震液化土地区的公路工程勘察与设计。
Title:Code fo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Highways in Earthquake Liquefaction Soi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389-2023地震液化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河南省内地震液化土地区公路工程制定的技术标准。该规范在总结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公路工程在地震液化土地区的勘察、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勘察阶段,规范强调了对场地条件的全面调查。第5.1节指出,对于可能遭受地震液化的场地,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等手段,以获取准确的地层结构信息。同时,还应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测定,这对于后续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其次,在液化判别方面,规范采用了简化方法与标准贯入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通过更精确的方法如剪切波速测量来验证。根据第6.2节的规定,当某一层砂土或粉土满足特定条件时,则可判定为存在液化可能性。此外,对于已经确定为液化土层的情况,还需考虑其深度范围内的影响程度分级处理。
再者,在基础抗震措施部分,规范明确要求采用合理的桩基形式和布置方案以增强整体稳定性。按照第7.3节的要求,当遇到强震区且存在较厚液化土层时,宜选用端承型摩擦桩或者打入式预制桩作为主要承载结构;而对于浅埋式桥梁墩台,则需采取加强措施如设置防滑槽或增加配筋量等手段提高抗倾覆能力。
最后,在施工期间的安全保障上,规范也给出了相应指导意见。例如第8.1节提到,在进行开挖作业之前必须事先查明地下管线位置,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因振动导致原有设施受损;另外,在回填过程中则需要注意分层夯实质量控制,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密度值。
综上所述,《DB41/T 2389-2023》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整个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结合本地特色解决实际问题。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