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低产田优质燕麦干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存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中低产田区域优质燕麦干草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Oat Hay in Medium and Low-yield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910—2023中低产田优质燕麦干草生产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在中低产田条件下生产优质燕麦干草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燕麦干草的产量和品质,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指出,选择土壤pH值为6.0-7.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的土地作为种植地。这表明适宜的酸碱度和较高的有机质含量能够促进燕麦生长,确保其健康发育。同时要求深耕细耙,清除杂草残茬,使耕层松软透气,有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扩展。
品种选择
推荐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高产优质的燕麦品种。如‘陇燕1号’、‘张饲1号’等。这些品种经过试验示范,在干旱瘠薄的环境中表现出色,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适合在中低产田推广种植。
播种
播种期以春播为主,最佳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量一般为每公顷150-225公斤。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之间,覆土后轻轻镇压,以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利于吸水发芽。合理密植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施肥管理
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80%,其中氮磷钾比例为2:1:1。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拔节期,第二次在抽穗期。每次追肥时结合灌溉进行,避免肥料浪费。通过科学施肥,可显著提升燕麦干草的营养价值。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物理方法包括人工捕捉害虫、设置诱捕器等;生物方法利用天敌或微生物制剂控制病虫害发生;化学药剂使用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收获加工
当燕麦进入完熟期但尚未完全枯黄时即可收割。此时干物质含量达到80%以上,粗蛋白含量较高。收获后及时摊晒干燥,水分降至16%以下方可入库储存。加工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以上内容是对《DB15/T 2910—2023中低产田优质燕麦干草生产技术规程》中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遵循该标准,能够有效指导农民开展规范化生产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