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设计原则、设施配置及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of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Cen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522-2022《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地方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无障碍通道
标准要求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应设置无障碍通道,确保轮椅使用者能够顺利通行。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2米,并且坡度不宜大于1:12。这意味着通道需要足够宽敞,以便轮椅和助行器能够轻松通过,同时坡度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避免过于陡峭。
2. 入口设计
入口处应设有无障碍出入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8米。此外,自动门或推拉门是推荐的选择,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更大的通行空间并且操作便捷。对于手动门,则需要安装便于抓握的门把手,并确保开关门过程顺畅。
3. 电梯与扶梯
如果建筑物内有电梯,那么电梯轿厢内部尺寸需满足轮椅回转的要求,至少为1.2米×0.9米。电梯按钮的高度应在0.9米至1.1米之间,方便乘坐轮椅的人士使用。至于扶梯部分,建议在必要时增设垂直升降机或者楼梯升降平台以辅助行动不便者上下楼层。
4. 卫生间设施
卫生间必须配备无障碍厕位,其面积不小于1.8平方米。洗手台下方需留有足够的腿部活动空间,水龙头应采用杠杆式或感应式的开关方式。此外,还应该设置紧急呼叫装置,以便使用者遇到困难时能及时获得帮助。
5. 标识系统
所有指示标志都应当清晰可见且易于理解,特别是对于视觉障碍者来说,触觉标识非常重要。例如,在电梯旁可以设置盲文按钮以及语音播报功能;在主要通道上则需安装高对比度的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导向牌。
6. 信息交流无障碍
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应当考虑为听力损失者提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充电站、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等;对于视力受损者,则可通过增加大字体印刷品、电子屏幕显示等方式来改善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以上只是该标准中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希望这些解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规范,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