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巨紫荆苗木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巨紫荆苗木的繁育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Caesalpinia gigantic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204-2021巨紫荆苗木繁育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巨紫荆苗木的繁育过程,确保苗木质量,提高绿化效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环节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种苗选择与处理
标准指出,用于繁育的种苗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并且要求种子饱满、色泽正常。在播种前需进行种子预处理,包括浸泡和消毒。例如,浸泡可以采用温水,温度控制在50℃左右,持续时间约2小时,这样可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加快发芽速度;而消毒则推荐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至15分钟,以杀灭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后续生长环境的安全性。
二、土壤准备与播种
对于土壤条件,标准强调了疏松透气的重要性,建议采用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作为基质。同时,在播种时要合理安排株行距,一般株距保持在30-40厘米之间,行距为40-50厘米,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幼苗后期的光照吸收及通风换气。播种深度通常为种子直径的两倍左右,覆土后轻轻压实并浇透水。
三、田间管理
在日常养护过程中,水分管理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灌溉频率,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施肥方面,初期可施用氮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随着植株逐渐成熟,应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增强抗逆性和花芽分化能力。此外,还需定期检查是否有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防治。
四、修剪整形
为了培养良好的树形结构,标准还提出了具体的修剪措施。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应适时摘心,促使侧枝萌发,形成丰满的冠幅。成年树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一次全面修剪,去除枯死枝、病弱枝以及过密交叉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有利于开花结果。
五、病虫害综合防控
巨紫荆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为辅,必要时辅以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避免残留超标影响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43/T 2204-2021巨紫荆苗木繁育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种苗选择到最终移栽的全过程,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有助于从业者科学地开展巨紫荆苗木繁育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