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牡丹江地区黄檗药用林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牡丹江地区黄檗药用林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hellodendron Amurense Medicinal Forest in Mudanjiang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086-2023 牡丹江地区黄檗药用林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对牡丹江地区黄檗药用林的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关于种苗选择
标准明确要求种苗应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苗木。这主要是因为幼龄苗木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并且能保证后续药材质量。在实际操作中,要仔细检查种苗根系是否完整,是否有机械损伤或者病斑,确保种苗健康无隐患。
二、整地与施肥
规定种植前需深耕土壤3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这样做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为黄檗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同时要注意深翻时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避免烧苗现象发生。
三、栽植密度
推荐株行距为2米×3米,每公顷栽植167株左右。这样的密度既能保证光照通风良好,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密度,比如坡地可适当加大间距以防水土流失。
四、田间管理
强调定期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及时修剪侧枝,促进主干生长;适时灌溉排水,防止积水导致烂根。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植株抗逆性。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水分供应,在雨季则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涝害。
五、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等作为主要防控手段,化学农药仅限于必要时使用且必须符合安全间隔期要求。此举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障药材质量安全。对于常见病害如溃疡病,可通过刮除病斑、涂抹波尔多液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虫害如金龟子,则可以利用其假死习性集中捕杀。
六、采收加工
规定当树龄达到5年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最佳时间为秋季落叶后至翌春萌芽前。采收时应尽量保留母树,只采集部分枝条或树皮。采回后需立即剥取外层栓皮晒干,切忌长时间堆放以免发霉变质。这样既保护了自然资源,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DB2310T 086-2023 牡丹江地区黄檗药用林栽培技术规程》从种苗选择到采收加工各个环节都给出了详尽的规定,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理念,对于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