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榆黄蘑工厂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设施设备、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榆黄蘑的工厂化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 Productio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448-2023 榆黄蘑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榆黄蘑工厂化生产的规范性文件,它为工厂化栽培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工厂化条件下榆黄蘑的生产。明确了“工厂化生产”指在可控环境中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这一定义强调了生产环境的可控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基础。
二、设施设备要求
规定了栽培厂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保湿功能,并配备相应的温湿度调控装置。例如,温度控制应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榆黄蘑生长的最佳条件,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
三、菌种选择与培养
推荐使用经过鉴定且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作为接种材料。在母种培养阶段,需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保证培养基成分均衡,pH值维持在6.0-6.5之间。此外,还应定期检测菌种活力,确保其健康状态良好。
四、栽培基质配制
推荐以棉籽壳为主料,辅以适量麦麸、玉米芯等原料混合制成培养料。配方比例通常为:棉籽壳78%,麦麸20%,石膏粉1%,石灰粉1%。这样的配比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同时保持适当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五、播种与发菌管理
当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0%-65%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后要将料袋整齐排列于发菌室内,初期温度控制在22℃左右,待菌丝完全覆盖表面后再逐步降低至18℃。此过程需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空气流通。
六、出菇管理
进入出菇期后,应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并减少通风频率,促使子实体形成。此时温度宜控制在15℃-20℃范围内,昼夜温差保持在5℃以上有助于提高品质。另外还需定期喷洒清洁的雾状水,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
七、采收标准
规定当伞盖充分展开但未开裂时即为最佳采收时机。此时菌盖颜色鲜艳、质地脆嫩,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采收时应用锋利刀具贴近基部切断,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八、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灯照射、粘虫板设置等预防措施,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处理。特别要注意防止绿霉、链孢霉等常见病原体侵袭,一旦发现应及时隔离处理受影响区域。
九、废弃物处理
对于废弃的培养料及其他有机废物,建议采用堆肥发酵的方式转化为有机肥料再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DB22/T 3448-2023 榆黄蘑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详细规范了榆黄蘑工厂化生产的全过程,为从业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有效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