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羊胚胎生产的场地与设施、供体和受体选择、超数排卵、配种、胚胎采集、质量评定、冷冻保存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羊胚胎的生产和冷冻保存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oat Embryo Production and Cryopreser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011-2023《山羊胚胎生产与冷冻保存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羊胚胎的生产和冷冻保存工作,提高山羊繁殖效率和遗传资源保护水平。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胚胎采集部分,标准规定了胚胎收集的时间应在母羊配种后7至8天内进行。这一时间范围的选择基于胚胎发育阶段,确保胚胎处于适宜的囊胚期,有利于后续操作的成功率。同时要求采集环境需保持清洁无菌,避免污染影响胚胎质量。
其次,在胚胎质量检查环节,标准强调要使用显微镜观察胚胎形态是否正常,包括透明带完整性和内细胞团的状态。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胚胎,如存在明显缺陷或异常情况,则应剔除不用于冷冻保存。此外,还要求记录每枚胚胎的具体信息,如来源、采集日期等,以便追溯管理。
再者,在冷冻保存过程中,标准指出需要采用两步降温法逐步降低温度至液氮水平,并且每个步骤都必须精确控制时间和速率。冷冻剂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通常推荐使用高浓度甘油溶液作为保护剂。保存后的胚胎应立即置于液氮罐中长期储存,并定期检查液氮存量以保证低温条件稳定。
最后,在解冻复苏阶段,标准建议快速将胚胎从液氮中取出并放入预热好的解冻液中,迅速恢复其活性。解冻后还需再次检查胚胎活力,只有活力良好的胚胎才能用于移植手术。整个操作过程均需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每一步骤都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胚胎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山羊胚胎生产与冷冻保存技术规范》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和技术参数设定,为山羊胚胎的高效生产和安全保存提供了指导依据,有助于促进优质山羊品种的繁育推广及遗传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