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监测、预防和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十字花科蔬菜种植过程中小菜蛾的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Diamondback Moth in Cruciferous Vegetab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6T 96-2023《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云南省地方特色农业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小菜蛾的防控措施,保障十字花科蔬菜的安全生产。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防控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防控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通过农业栽培管理等手段减少小菜蛾的发生基数,同时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形成多层次的防控体系。这一原则强调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避免单一依赖化学农药导致抗药性问题。
2. 农业防治措施
在农业防治部分,标准特别提到要合理安排种植茬口,避免连作,并提倡轮作制度。例如,在同一块田地内交替种植非十字花科作物可以有效打断小菜蛾的生活周期。此外,还建议使用抗病品种,如某些具有较强抗虫能力的白菜或甘蓝品种,以降低虫害发生概率。
3. 物理机械防治
对于物理机械防治,标准推荐了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这种设备能够利用昆虫趋光特性诱杀害虫成虫,从而减少下一代种群数量。具体布置时要求每30-50亩设置一台,确保覆盖整个种植区域。另外,还可以采用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这种方法不仅能阻止小菜蛾进入田间,还能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有利于作物生长。
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本标准的重点之一。它提倡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来控制小菜蛾的数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释放时间和密度。例如,在小菜蛾卵孵化初期释放赤眼蜂效果最佳。同时,也可以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这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微生物农药,对人畜安全无害,且不会污染环境。
5. 化学防治
尽管化学防治不是首选方案,但在必要情况下仍需按照规定执行。标准严格限定了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及其使用浓度,比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等高效低残留产品被列为推荐用药。并且明确规定不得超量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 监测与预警
为了提高防控效率,标准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要求定期巡查田间情况,记录小菜蛾的发生动态,当发现虫口密度达到经济阈值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还鼓励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防控技术规程》从多个层面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要点,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