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葛制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育苗技术、大田栽培管理和种子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葛属植物的种子生产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Kudzu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089-2021《葛制种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葛的种子生产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种子来源与选择
标准指出,用于制种的葛种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本植株。具体要求包括:
- 健康状况:种苗必须来自生长健壮、无明显病害或虫害侵扰的母株。
- 品种纯度:确保所选用的种苗为所需品种,避免混杂其他品种影响后代质量。
- 繁殖方式:推荐采用扦插繁殖法获取种苗,以保证遗传稳定性。
栽培环境条件
适宜的栽培环境对于提高葛种产量至关重要。标准建议:
- 土壤选择:优先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作为种植地。
- 光照需求:葛喜光耐旱,需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通常每天至少需要6小时以上的直射阳光。
- 水分管理:虽然葛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在幼苗期仍需保持适度湿润的土壤环境,避免积水导致根系腐烂。
栽培管理措施
在栽培过程中,合理的田间管理和技术操作能够有效提升产量和品质:
- 定植密度:根据实际土壤肥力调整株行距,一般情况下每亩定植约1500至2000株较为合适。
- 施肥策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则应在生长期分次施用,注意平衡养分供给。
-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防止扩散蔓延。
收获与种子处理
当葛藤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即可采收,具体标准为:
- 外观特征:观察藤蔓颜色变深,叶片开始枯黄脱落。
- 内部检测:通过切开部分藤茎检查内部组织是否完全木质化。
- 收获时机:最佳收获时间为秋季末至冬季初,此时种子发育成熟且含水量较低。
收获后的种子需要经过清洗、晾晒等步骤妥善保存,确保其发芽率和使用寿命。
以上内容基于DB43/T 2089-2021《葛制种技术规程》中的核心规定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提供了实用性的指导建议。希望对从事葛制种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