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龙果采后处理、预冷、贮藏、运输和销售环节的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火龙果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itaya Cold Cha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416-2023《火龙果冷链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火龙果从采收到销售的全过程冷链操作进行了系统规范,旨在保障火龙果品质和延长货架期。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采收环节
标准明确指出火龙果应在果实完全成熟但未过熟时采收,具体表现为果皮颜色由绿色转为鲜红色或紫红色,鳞片微微展开。采收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段,避免高温下操作导致果实损伤。同时强调使用无损采摘工具,防止机械伤害,并要求采摘后迅速预冷至10℃以下,以抑制呼吸作用。
二、预冷处理
预冷是保证火龙果冷链质量的关键步骤。标准规定预冷方式可采用冷水预冷或强制空气冷却。冷水预冷水温应控制在5℃-10℃之间,浸泡时间为10-15分钟;强制空气冷却则需确保风速达到2-3米/秒,冷却时间不超过2小时,最终使果实中心温度降至8℃以下。预冷后的火龙果应及时包装,防止二次污染。
三、贮藏条件
火龙果贮藏环境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标准建议冷藏温度保持在8℃-12℃范围内,相对湿度维持在90%-95%之间。若采用气调贮藏,则氧气浓度应控制在2%-5%,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5%。此外,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果实状况,及时剔除腐烂或病变果,避免交叉感染。
四、运输要求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车厢内温度稳定,装车前车厢需提前预冷至设定温度。装载时应注意堆码方式,避免挤压碰撞。长途运输中应配备温度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车厢内温度变化。到达目的地后,应尽快卸货并转入适宜的存储环境,减少温差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五、销售终端管理
在销售环节,标准要求保持低温陈列柜温度在10℃以下,陈列时间不宜超过7天。工作人员需每日检查商品状态,发现异常立即移除。同时提倡采用透明包装展示,方便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质量。
以上内容为DB44/T 2416-2023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解析。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火龙果冷链管理水平,延长保鲜周期,满足市场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