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编制流程、要素要求及优化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与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in schedule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174-2019《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规范》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运行图编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选取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列车运行图:规定各次列车在时间空间上运行的图解形式,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
解读:这一定义明确了列车运行图的本质,它不仅是时间轴上的列车时刻表,还包括了空间上的线路安排,是整个运营系统的核心。
二、编制原则
1. 安全性: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可靠。
解读:安全性是任何交通运输活动的第一要务,在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如线路条件、信号系统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准时性:保证列车正点到达和出发。
解读:准时性直接影响乘客体验和服务质量。为此,需要精确计算每一趟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合理安排停靠站点的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延误。
三、编制方法
1. 数据收集与分析:包括客流数据、车辆设备状况、线路设施状态等。
解读:准确的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全面收集与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运营状况,预测未来趋势,从而做出更合理的规划。
四、运行图类型
1. 工作日运行图:适用于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
解读:工作日的客流特点通常表现为早晚高峰时段集中出行,因此在编制该类运行图时应重点优化高峰时段的服务水平,同时兼顾平峰时段的需求。
五、调整与优化
1.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运行图。
解读: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变化,原有的运行图可能会不再适应新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定期评估并及时更新运行图,以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以上是对DB31/T 1174-2019部分关键内容的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