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堆贮的术语和定义、堆贮前准备、堆贮方法、管理与维护、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紫花苜蓿的堆贮处理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urple Clover Sil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689—2023紫花苜蓿堆贮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地方标准,为紫花苜蓿的堆贮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堆贮前准备环节,第5.1条明确规定了场地选择的要求。堆贮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交通便利且远离水源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雨季积水导致苜蓿霉变,同时便于运输和管理。此外,还要求场地平整并铺设防渗层,以防止地下水分渗透影响苜蓿质量。
第6.2条关于堆贮方式的选择,建议采用条垛式或圆捆式堆贮。条垛式适合大规模机械化操作,而圆捆式则更适合小规模分散堆放。无论哪种方式都需确保苜蓿紧密压实,减少内部空隙,从而降低氧气含量,延缓氧化过程。
第7.3条强调了堆贮期间的管理措施。需要定期检查堆体温度和湿度,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例如当温度超过50℃时可能意味着发酵过度,需立即翻动散热;若湿度偏高则要采取通风降湿手段。同时还要注意防虫防鼠工作,避免害虫啃食造成损失。
第8.4条给出了堆贮时间的建议。一般情况下,干草型紫花苜蓿适宜的堆贮时间为6-12个月,青贮型则为3-6个月。具体时长取决于环境条件及预期用途,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过长,以免营养成分流失过多。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部分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有效提升紫花苜蓿的保存效果,保障其营养价值不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