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秃杉苗木繁育与栽培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秃杉苗木的繁育与栽培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Bald Cypress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100-2022《秃杉苗木繁育与栽培技术规程》是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秃杉苗木的繁育和栽培技术,确保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成效。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苗木繁殖方法
标准规定了秃杉苗木的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播种繁殖要求种子需经过精选处理,确保发芽率。具体来说,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害发生,并且需要控制好播种深度和间距,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扦插繁殖则强调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通常保持在10-15厘米之间,插入土壤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促进生根。
苗圃管理
对于苗圃的选择,标准指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土地。苗圃内应当设置合理的灌溉系统,保证水分供应均匀。此外,还应注意定期除草松土,避免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在施肥方面,建议采用有机肥料为主,辅以适量化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施肥量和种类,促进苗木健康成长。
栽培技术
关于栽植时间,标准推荐春季或秋季为最佳时期。栽植前需对苗木进行修剪,去除过长根系及损伤部分,同时检查是否有病虫害迹象。栽植过程中要确保苗木直立稳定,填土压实后立即浇水定根。成活后的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在雨季则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病虫害防控
为了有效预防秃杉苗木遭受病虫害侵袭,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首先是要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威胁;其次是在发病初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治疗;最后还要注重生态平衡建设,通过种植防护林带等方式减少外界不利因素影响。
以上就是对DB35/T 2100-2022《秃杉苗木繁育与栽培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深入分析介绍。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帮助从业者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