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工地试验室的设置要求、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置、环境条件及管理制度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水利工程建设中工地试验室的设立与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Laboratory for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地试验室设置导则》(DB35/T 2097-2022)于2022年发布实施,为规范福建省内水利工程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依据。本文选取了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关于试验室选址
标准第4.1条规定:“试验室应设置在工程现场附近且交通便利的位置。”这一规定旨在确保检测工作的及时性,便于技术人员和设备快速到达施工现场。同时,选址还需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受到噪声、振动等不利因素干扰。
二、关于人员配置
根据第5.1条要求,“试验室至少配备两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设立技术负责人和技术员岗位。”这表明对于一个合格的工地试验室而言,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技术负责人需全面负责试验室的技术工作,而技术员则具体执行各项检测任务。此外,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
三、关于仪器设备管理
第6.2条明确指出:“所有仪器设备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校准或检定,并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这意味着任何用于检测工作的测量工具都需要经过权威机构验证其准确性,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还应对每台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情况等信息做好详细登记,以便日后查阅。
四、关于样品管理
标准第7.3条强调:“样品接收时应核对相关信息是否完整无误,并立即采取措施妥善保存直至完成检测。”此条目的在于防止因样品丢失或损坏而导致错误结论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接收样品之后,应当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检查确认,并按照规定的条件存放起来,直到整个检测流程结束为止。
五、关于报告出具
最后,在第8.1条里提到:“最终检测结果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方可正式发布。”这是为了确保每一个报告都经过严格审查,不存在疏漏之处。另外,如果发现某些异常现象,则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后再作出判断,而不是草率地下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地试验室设置导则》从多个角度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提出了具体指导方针。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这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