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生产全产业链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收获、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范围内从事花生生产及相关活动的企业和机构。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ull Industry Chain Management of Peanu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1T 126-2023 花生生产全产业链管理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花生从种植到加工全过程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标准中明确要求选用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种子纯度需达到98%以上,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大于85%。在种子处理上,强调要进行晒种和药剂拌种,晒种时间一般为2-3天,可提高种子活力;药剂拌种时应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和杀虫剂,以预防苗期病虫害。
二、播种技术
规定了适宜的播种时期,春播应在地温稳定通过15℃时进行,夏播则要尽量提前,确保花生有足够的生长期。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行距40-50厘米,株距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提倡采用机械化播种,提高播种效率和质量。
三、田间管理
对水肥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追肥分次进行,开花下针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水分管理实行“前促后控”,即前期促进植株生长,后期控制水分供应,防止徒长。同时强调要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透气。
四、病虫害防治
制定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指出化学农药使用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提倡利用天敌昆虫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手段。
五、收获与干燥
规定当大部分荚果果壳硬化、颜色变浅且内果皮呈现明显的黑色环带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使含水量降至10%以下,确保储藏安全。推荐使用机械收获设备,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损失。
六、加工与储存
明确了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和技术要求,如原料验收、清洗分级、剥壳筛选等环节均需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储存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性能,定期检查库存情况,防止霉变和虫害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DB3711T 126-2023》不仅涵盖了花生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充分考虑了现代种植技术和环保理念的应用,对于推动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