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浅埋滴灌高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采用浅埋滴灌技术进行马铃薯栽培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Potatoes with Shallow Buried Drip Irri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马铃薯浅埋滴灌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15/T 2854—2023)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性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种植中采用浅埋滴灌技术的各个环节。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地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内马铃薯的浅埋滴灌高效栽培。这表明本规程主要针对保护地栽培环境下的马铃薯生产,明确了适用区域和技术场景。
二、术语和定义
1. 浅埋滴灌:将滴灌管埋入土层下5-10厘米处进行灌溉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既能保证水分直接到达作物根系,又能减少蒸发损失。
2. 水分利用效率:单位灌溉水量所生产的马铃薯干物质重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浅埋滴灌技术的核心目标之一。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克新系列、费乌瑞它等品种适合内蒙古地区种植。
2. 土壤准备:要求土壤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在播种前要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
3. 滴灌系统安装:滴灌管间距为30-40厘米,滴头间距为20-30厘米。滴灌管埋深5-10厘米,确保覆盖整个种植行。
4. 播种密度:每亩播种量为3000-3500株,行距60-70厘米,株距20-25厘米。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5. 灌溉管理: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开花期需水量最大,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收获前10天停止灌溉以促进块茎成熟。
6. 施肥方案: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根据生长阶段调整比例。苗期少量多次追施氮肥,中期增施磷钾肥,后期控氮促熟。
四、病虫害防治
提倡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定期检查田间状况,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病株并喷洒药剂预防扩散。特别注意晚疫病、黑痣病等常见病害的监控。
五、采收与储藏
当大部分叶片变黄枯萎时即可开始收获。收获后应及时分级包装入库,库温控制在1-3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储藏期间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六、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实施本规程,预计可使马铃薯平均单产提高10%-15%,水分利用效率提升20%以上,同时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马铃薯浅埋滴灌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到采收储藏都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