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粪便纳米膜好氧发酵堆肥技术的基本要求、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及产品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利用纳米膜覆盖进行畜禽粪便好氧发酵堆肥的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erobic Fermentation Composting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with Nanofilm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648-2022 畜禽粪便纳米膜好氧发酵堆肥技术规范》是一项关于畜禽粪便处理的重要地方标准。这项标准详细规定了使用纳米膜覆盖的好氧发酵堆肥工艺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对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几个关键方面对标准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在原材料准备环节,标准明确指出原料应为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鸡粪、猪粪等新鲜粪便,且需控制含水率在55%-65%之间。过高的含水率会导致发酵过程中氧气供应不足,而过低则会影响微生物活性。因此,原料调配时需要通过加入锯末、稻壳等辅料来调节水分含量。
其次在堆肥设施建设上,要求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区域,并铺设防渗层防止污染地下水。堆体高度一般为1.2-1.5米,宽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但不应小于3米,长度不限。这种尺寸设计既能保证足够的发酵体积,又便于翻堆操作。
再者在纳米膜覆盖方面,标准强调要选用透光性良好、透气性能优异的专用膜材,确保膜内形成适宜的微气候环境。覆盖时需将薄膜紧密贴合于堆体表面不留空隙,同时预留排气孔以排出多余气体。定期检查膜体完整性避免破损造成污染扩散。
关于发酵过程管理,规定了严格的温度监控机制。初始阶段堆温应迅速升至55℃以上并维持至少3天以杀灭病原菌,整个发酵周期内保持在45-70℃范围内最为理想。每隔2-3天需翻堆一次,促进物料均匀分解。当堆温开始下降且稳定低于40℃时可判断发酵基本完成。
最后在产品处理与应用上,要求最终产物含水率降至30%以下,pH值控制在7.5-8.5之间。经过检测符合相关质量指标后方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记录每批次产品的生产信息以便后续跟踪评估。
总之,《DB13/T 5648-2022》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范指导,为实现畜禽粪便高效安全处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