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果臭椿苗木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红果臭椿苗木的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Ailanthus Altissima var. erythrocarpa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640-2022红果臭椿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红果臭椿苗木的培育过程,提高苗木质量。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红果臭椿苗木的培育。明确了标准的地域和对象限制,确保了培育技术和管理措施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红果臭椿”、“苗木”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有助于从业者准确理解概念,避免因术语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
三、育苗地选择与准备
1. 土壤要求: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作为育苗地。这有助于保证根系发育良好,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2. 整地施肥:要求深耕细耙,结合施入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充足养分。具体操作时需注意翻耕深度不低于30厘米,并均匀撒施基肥。
四、播种与扦插繁殖
1. 种子处理:种子在播种前要经过浸种催芽处理,以打破休眠期,提高发芽率。通常采用温水浸泡24小时后晾干的方法。
2. 扦插时间:春季和秋季均可进行扦插,但以春季为主。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插穗,长度保持在15-20厘米之间。
五、田间管理
1. 水分管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灌溉频率和量。幼苗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成株期则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补水。
2.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圃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治理。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六、苗木出圃
1. 起苗时间:最佳时间为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此时苗木体内养分积累较多,有利于移栽后的成活率。
2. 包装运输:起苗后立即修剪侧根,保留主根长度约20-30厘米,并用湿草帘包裹根部,防止失水。长途运输时还需加装保湿材料。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3/T 5640-2022红果臭椿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涵盖了从育苗地的选择到苗木出圃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共同推动红果臭椿苗木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