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烧结钕铁硼生产过程中稀土综合利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烧结钕铁硼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Titl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intered Neodymium Iron Boron
中国标准分类号:H2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632—2022《烧结钕铁硼生产过程中稀土的综合利用》是一项关于烧结钕铁硼材料生产中稀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烧结钕铁硼”、“稀土元素”等核心概念,确保行业内对术语有统一理解。例如,“烧结钕铁硼”被定义为以钕铁硼合金为主要成分通过烧结工艺制成的永磁材料,而“稀土元素”则指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元素。这些定义为后续技术要求提供了基础。
技术要求
# 原料控制
标准规定了原料的选择标准,包括纯度、粒度分布等参数。如要求原料中的主要稀土金属含量不得低于99%,杂质含量应符合特定限值。这有助于保证最终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
# 生产过程中的回收利用
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产生的废料和副产品,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回收利用措施。比如,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收集系统,并采用先进的分离技术提取有价值的稀土元素。此外,还强调了废水处理的要求,确保排放物达到环保标准。
# 成品质量
成品的质量是衡量该标准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标准中列出了多项关键性能指标,如磁能积、矫顽力等,并给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对其严格把控至关重要。
# 环境保护
考虑到稀土开采与加工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标准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仅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还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检验规则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还制定了详细的检验规则。包括抽样方法、检验项目、判定原则等内容。只有经过严格检验的产品才能出厂销售,从而保障用户权益。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最后,标准对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产品包装上应清晰标明相关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编号等。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运输途中的损坏,并妥善保管以防止受潮或变质。
综上所述,《烧结钕铁硼生产过程中稀土的综合利用》标准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出厂,覆盖了整个生产流程,旨在促进稀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保护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