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茶条槭播种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茶条槭的播种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Sowing and Nursery Culture of Acer truncatum Bun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625—2022茶条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茶条槭播种育苗的技术规范。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山西地区茶条槭的播种育苗工作。这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地域性指导,确保了技术措施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茶条槭、播种育苗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茶条槭”被定义为槭树科槭属植物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播种育苗”则涵盖了种子采集、处理、播种以及幼苗管理等一系列过程。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避免因术语使用不当而产生歧义。
接着,在“种子采集与处理”章节里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要求选择生长健壮母树上的成熟果实作为采种对象,并且在果实完全成熟后及时采摘。对于采集到的种子需要经过清洗、晾晒等步骤来保证其纯净度和发芽率。此外还特别提到要采取低温干燥的方法保存种子,以延长种子寿命并提高发芽能力。
再者,在“圃地准备”方面规定了土壤条件的要求。圃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地方。在整地时需深耕细耙,并施加适量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要做好防虫防病措施,为接下来的播种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最后,在“播种方法及管理”部分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推荐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行距和株距。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压实并保持适当的湿度,促进种子萌发。在整个育苗期间要注意定期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并适时进行间苗定植等工作。
综上所述,《DB14T 2625—2022茶条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子采集到幼苗管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结合山西地区的自然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这对于推动当地茶条槭资源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