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结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的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n High-standard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605—2022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是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指导和规范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新建或已建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这包括了对耕地的地力、土壤环境、灌溉与排水设施、田间道路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粮食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明确了耕地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地力水平、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细化为若干具体指标,如地力水平下设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等子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则涵盖pH值、阳离子交换量等内容。这些指标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影响耕地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全面反映耕地的实际状况。
数据采集方法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标准规定了详细的数据采集流程和技术要求。例如,在测定土壤样品时需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深度和数量进行采样;对于灌溉与排水设施的检查,则需要结合现场勘查与图纸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此外,还强调了数据记录应真实完整,不得伪造篡改。
综合评分方法
综合评分是整个评价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标准提出了基于加权平均法的评分模型,即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后计算总得分。其中,地力水平所占权重最大,体现了其在耕地质量中的主导地位;而生态环境状况由于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获得了较高的权重比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区域间耕地质量差异。
结果应用建议
最后,标准还给出了如何利用评价结果来指导实际工作的建议。一方面,对于已经达到较高标准的地块,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产量潜力;另一方面,针对存在明显短板的问题区域,则需要优先安排资金投入加以改善。同时,还鼓励各地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更新评价报告,以便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
总之,《DB14T 2605—2022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框架来开展相关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