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骨科疾病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疗数据集的结构、内容、要求及使用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的数据管理与共享。
Title:TBIA 27-2024 Orthopedic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ataset - 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BIA 27-2024《骨科疾病诊疗数据集-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值得关注,即对“感染诊断标准”的修订。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更加强调了微生物学检测的重要性,并引入了更为严格的判定流程。
以“病原菌培养阳性”为例,在旧版标准中,只要从手术部位获取的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即可判定为感染。然而,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手术本身可能导致污染,使得单纯依靠培养结果可能产生误判。
而在新版标准里,明确了病原菌培养阳性的定义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第一,同一份标本中至少两种不同的病原菌生长;第二,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多份标本均显示相同的病原菌生长;第三,病原菌浓度达到一定阈值且临床表现相符。这些新增的要求旨在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因单一标本阳性而导致的误诊。
此外,新版还特别指出,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获得的培养样本需谨慎分析,因为药物抑制作用可能会掩盖真实的感染情况。因此,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这一改变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也为后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同时,这也提醒医务工作者,在面对疑似病例时,应更加注重收集全面的信息,并严格按照新的诊断标准执行,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准确及时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