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籽粒饲用高粱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子质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籽粒饲用高粱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in Forage Sorghum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678—2022 籽粒饲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籽粒饲用高粱的种植和管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及其详细解读:
种子选择与处理
- 种子质量: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这确保了播种后植株的整齐度和生长活力。
- 种子处理:建议使用包衣种子或进行浸种处理。包衣可以提供必要的养分并预防病虫害,而浸种则有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速度。
播种
- 播期:最佳播期为地温稳定在10℃以上。具体时间因地而异,但一般在春季进行。
- 播种方式:推荐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之间,以利于通风透光和机械化作业。
-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过深会影响出苗率。
田间管理
- 施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应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进行,注重氮肥的合理分配。
- 灌溉:生育期内需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抽穗开花期,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收获
- 收获时机: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5%以下时即可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籽粒质量和产量。
- 收获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晒、脱粒等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这项标准为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籽粒饲用高粱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