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料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关键风险源的识别方法、风险分级原则及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区域内饲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Graded Control of Key Risk Sources in Feed Prod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671—2022《饲料生产质量安全关键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控制技术规范》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饲料生产企业有效识别和管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5.1 原料采购管理
该部分强调原料采购应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制度,确保原料来源可靠。要求企业对每批原料进行检验或验证,确认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企业内部质量要求。特别是对于可能含有违禁物质的原料,如动物源性成分,需采取特别措施加以控制。此外,还规定了原料储存环境的温湿度控制以及防虫、防鼠设施配置,以防止交叉污染。
5.2 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环节,标准提出了全程监控的理念。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布局合理化设计,避免人流物流交叉;生产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并记录;生产操作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及个人卫生管理;清洁消毒程序标准化执行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高风险工序如混合、粉碎等,应制定详细的工艺参数,并实施在线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排查原因。
6.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此章节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覆盖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督;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定期组织内部审核查找问题点并及时整改;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检查等多项内容。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潜在的质量隐患。
7.1 应急预案编制
鉴于饲料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突发状况,如设备故障导致物料泄漏等情况,标准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预先制定详尽的应急处置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事故报告流程、紧急疏散路线图、救援物资储备清单等内容,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活动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同时建议将应急预案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当中,使每位员工都能熟悉自己的职责所在,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反应。
以上只是对DB21/T 3671—2022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实际上该标准涵盖了更多细节方面的规定。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共同促进我国饲料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