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存量数据实体化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地理实体数据生产及相关的技术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eographic Entity Data Production - Part 1: Existence Data Ent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7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3T 19.1-2023《地理实体数据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存量数据实体化》是山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地理实体数据从传统数据形式向地理实体模型的转换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预处理要求
标准指出,在进行存量数据实体化之前,需要对现有数据进行充分的预处理。这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和一致性检查。具体而言:
- 数据清洗: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例如去除重复记录、填补缺失值。
- 格式转换: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统一到标准化的数据格式上,以便后续处理。
- 一致性检查:验证各数据源之间的一致性,解决可能存在的冲突或矛盾信息。
实体化建模原则
标准提出了地理实体建模的基本原则:
- 地理实体唯一性:每个地理实体在数据库中应具有唯一标识符,避免重复定义。
- 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地理实体的属性应当全面且准确地描述其特征。
- 空间关系正确性:保持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正确无误,如邻接关系、包含关系等。
数据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转换后的地理实体数据质量,标准强调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 多级审核机制:设置初级审核、中级复核以及高级审定三级审核流程。
- 抽样检测: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已转换的数据进行抽样检测,以评估整体数据质量。
- 错误修正反馈: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并建立问题日志便于跟踪管理。
技术实施步骤
标准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1. 需求分析:明确数据需求及目标,确定哪些数据需要被实体化。
2. 方案设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图。
3. 数据采集与整合:收集相关数据并完成初步整合工作。
4. 数据转换:依据设计方案执行数据转换操作。
5. 成果验收:组织专家团队对最终成果进行全面验收。
这些条文为地理实体数据生产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数据生产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