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吨粮田建设的基本要求、规划与设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农业技术配套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吨粮田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Ton-grain F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吨粮田建设规范》(DB3713/T 252-2022)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吨粮田的建设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规划与设计
# 4.1 土壤改良
标准要求对土壤进行综合改良,包括增施有机肥、调整土壤pH值以及改善土壤结构。这一措施旨在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例如,通过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活动,从而提升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物理性质。
# 4.2 排灌系统
明确指出排灌系统的设置应满足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需求,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具体来说,灌溉渠道的设计应考虑水源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保证水流顺畅且不浪费水资源;同时,排水沟渠需合理布局,避免积水导致作物根系受损。
建设实施
# 5.1 种植制度
规定了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提倡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以实现养分互补和病虫害防控。例如,在小麦-玉米连作区,可适当安排大豆或花生作为中间作物,不仅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素,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 5.2 施肥技术
强调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确定所需肥料种类及用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还鼓励使用缓释肥料或生物肥料,延长肥效期并减少养分流失。
管理维护
# 6.1 病虫害防治
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并结合化学农药使用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的规定。对于病害,则注重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防止扩散蔓延。
# 6.2 收获储存
要求收获时机要准确把握,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入库前应对粮食进行清理分级,确保质量达标后再入库保存。另外,储藏期间要注意温湿度控制,防止霉变发生。
以上只是部分重点内容解析,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