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生沙棘林改造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改造技术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野生沙棘林的改造与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ild Sea Buckthorn Forest Reno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09T 30-2022 野生沙棘林改造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野生沙棘林改造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野生沙棘林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山西省忻州市地区野生沙棘林的抚育和更新改造。这明确了适用范围和地域限制,确保技术措施因地制宜。
2. 术语和定义:明确“野生沙棘林”指未经人工种植、自然生长的沙棘林。“抚育采伐”是指通过合理采伐促进林分更新的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基础。
3. 改造对象:主要包括郁闭度低于0.5、生长势弱、病虫害严重的林分。这一条件筛选出需要优先改造的对象,有助于集中资源提高改造效果。
4. 改造方式:推荐采用抚育采伐与补植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过密林分实施疏伐,保持适宜密度;对于稀疏林分则需补种幼苗或移植苗木。这种组合方式兼顾了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
5. 抚育采伐强度:应控制在总株数的20%-30%之间。此规定旨在避免过度采伐导致生态破坏,同时保证林分健康生长。
6. 补植要求:选择与原生环境相适应的优良品种,株行距一般为2米×3米。补植时注意保护原有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 后期管理:包括定期除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强调持续管理和维护的重要性,以巩固改造成果。
8. 成效评估:改造后三年内郁闭度应达到0.6以上,且每公顷保存株数不少于1500株。这一指标用于检验改造工作的实际成效,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要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升野生沙棘林的质量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