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栎属植物苗木繁育和栽培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栎属植物苗木的繁育与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ursery and Cultivation of Quercus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072-2022《栎属植物苗木繁育与栽培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栎属植物繁育和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种质资源保护、育苗技术到栽培管理都做了详细规定,下面重点解读几个关键条款。
首先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库,保存不同地理来源的栎树种子和苗木。特别强调要采集具有代表性的优良单株种子,每份种子样本至少500粒,并且要标注采集地点、时间等信息。这有助于保持遗传多样性,为后续选育提供基础材料。
在播种育苗环节,标准提出采用沙床或蛭石基质进行播种,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后需保持基质湿润但不积水,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移栽至营养钵中继续培养。这种精细化管理能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
对于大规格苗木培育,标准建议采用容器育苗方式,选用容积不低于10升的容器。要求每年春季追肥两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同时要定期修剪侧枝,保持主干通直。对于病虫害防治,提倡生物防治优先,合理使用低毒高效药剂。
在造林栽培部分,标准推荐混交造林模式,与胡桃楸、刺槐等树种搭配种植。造林密度一般为111-167株/公顷。造林前要深翻整地,施足基肥。造林后第一年要进行抚育割灌,以后每年检查补植,确保造林质量。
此外标准还对苗木出圃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苗木高度不得低于1.2米,地径不小于1.5厘米,根系完整无损伤。只有达到这些指标才能出圃定植,确保造林成效。
总之,该标准从种质保护到造林管理都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对于促进栎属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