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种猪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引种要求、饲养管理、繁育技术、疫病防控及档案记录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种猪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reeding Pig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578-2022《种猪生产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种猪的饲养管理、繁殖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布局
条文解读:
标准要求种猪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立。场区布局要合理,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并且各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分隔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
饲养管理
条文解读:
在饲养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饲料的质量控制,要求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同时,还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种猪的日粮配方,以及饮水供应的质量和数量。
繁殖管理
条文解读:
对于繁殖管理,标准提出了严格的配种计划,建议母猪在发情期进行人工授精,并且记录每次配种的时间和结果。此外,还对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提供了具体的护理指导,包括环境温度调控、日常观察等。
卫生防疫
条文解读:
卫生防疫部分是标准的重点之一,要求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制定了免疫接种程序,包括猪瘟、口蹄疫等主要疾病的疫苗接种时间表。此外,还强调了人员进出管理,要求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疾病监测与控制
条文解读:
疾病监测与控制方面,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采集样品送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封锁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以上是对DB11/T 578-2022《种猪生产技术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款的解读。这些规定为种猪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种猪质量和生产效率,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