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场地选择与准备、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与堆制、播种与发菌管理、覆土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大球盖菇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DB5308T 62—2022是由云南省普洱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这一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料选择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了培养料的主要成分及配比。例如,稻草、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是主要的碳源材料,而豆饼粉或麸皮则作为氮源添加。合理的原料搭配能够确保菌丝生长所需的营养平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关于栽培环境的要求,标准特别强调了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条件的重要性。大球盖菇适宜在15℃至25℃之间的环境中生长,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左右,并且需要定期通风换气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再者,在播种与管理环节上,标准指出要采用层播法进行播种,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并促进菌丝均匀分布。此外,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还需密切观察土壤pH值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酸碱度至偏酸性范围(pH5.5-6.5),这对于维持良好的微生物生态至关重要。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采收时机的选择。当子实体完全展开且菌盖边缘开始反卷时即可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降低商品价值。另外,在采收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菌柄,从而保证产品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DB5308T 62—2022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员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依据,有助于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目标。通过遵循上述要点,不仅可以提升大球盖菇的质量水平,还能进一步推动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