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罗氏沼虾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罗氏沼虾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awn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020-2022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对罗氏沼虾的养殖环境、苗种选择、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从关键条款入手,进行深入解析。
在养殖环境方面,标准规定池塘面积宜为5-30亩,水深保持在1.2-1.8米之间。池塘底部应平整且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和操作。水源水质需符合GB 11607的规定,确保pH值在7.5-8.5范围内,溶解氧不低于5mg/L。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发育,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苗种选择,标准强调要选用健康无病、活力强、规格整齐的优质苗种。具体指标包括体长3cm以上,体色透明有光泽,附肢完整无损,游动迅速且集群性强。此外,放养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确保不携带传染性疾病源。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传播,保障整个养殖周期的安全性。
在饲养管理上,标准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并根据虾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和频率。幼虾期日投喂次数为4-5次,成虾期减少至2-3次。同时,定期监测水质变化,适时换水并补充新鲜水源,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还需注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投放量不超过30尾,以避免因密度过大导致缺氧等问题发生。
病害防治部分,标准提倡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首先加强日常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其次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在进排水口设置过滤装置,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其他合法药物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对于已发病个体,则需及时隔离并针对性用药,切勿滥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产生抗药性。
总之,《DB44/T 2020-2022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为从业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