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DB15T 2844.3—2022 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规程 第3部分:蜱

    DB15T 2844.3—2022 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规程 第3部分:蜱
    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蜱监测检测
    15 浏览2025-06-03 更新pdf0.55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地区边境口岸病媒生物中蜱的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的规程,包括监测方法、采样要求、实验室检测流程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地区边境口岸对蜱类病媒生物的监测与检测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Border Port Vector Surveillance and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 Part 3: Tick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 封面预览

    DB15T 2844.3—2022 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技术规程 第3部分:蜱
  • 拓展解读

    DB15/T 2844.3—2022规定了边境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及检测的技术要求,其中第三部分专门针对蜱的监测和检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蜱”的定义为寄生于宿主皮肤表面或皮下组织吸血的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蜱螨目。这一定义帮助区分蜱与其他相似的节肢动物如螨类等,确保在后续监测工作中准确识别目标对象。

    监测区域划分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历史数据等因素将监测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应设置长期固定监测点,并增加监测频次;中风险区则可适当减少监测密度;低风险区可以按需设立临时监测点。这种分级管理有助于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样品采集方法

    标准推荐使用拖旗法进行野外采样。具体操作时需选择清晨至上午时段,在植被茂密处铺设白色床单作为诱捕工具,缓慢拉动前进约5米后检查床上附着的蜱虫数量。此外还介绍了直接捕捉法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快速取样。这些方法均需注意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被叮咬感染疾病。

    实验室检测流程

    实验室接收样品后首先进行外观鉴定,包括观察体态特征、颜色变化等初步判断种类。随后通过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生殖孔位置来进一步确认物种归属。如果需要更精确的结果还可以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如PCR扩增特异性基因片段来进行最终鉴定。

    数据记录与报告撰写

    所有采集到的信息都必须完整准确地录入数据库系统内,包括但不限于采集地点、时间、天气状况、样本数量等基本信息。最终形成的书面报告应当包含详细的调查结果分析以及可能存在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建议等内容,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以上就是对DB15/T 2844.3—2022中有关蜱的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说明。希望可以帮助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的要求。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14T 2583—2022 “山西标准”(标识)评价技术规范 藜麦米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