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藜麦米“山西标准”(标识)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生产的藜麦米产品评价及标识使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Shanxi Standard\" (Logo) for Quinoa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583—2022 山西标准(标识)评价技术规范 藜麦米》是一项针对藜麦米质量评价的技术性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外观、理化指标、卫生安全等多个维度对藜麦米的质量进行了规范,为藜麦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围绕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生产的藜麦米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评定。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其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适用性和权威性。
2. 技术要求
# 外观品质
藜麦米应具有完整的颗粒形状,颜色均匀且无明显杂质。标准中特别强调了色泽和纯净度的重要性,这对于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 理化指标
- 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水分含量直接影响藜麦米的储存时间和口感。
- 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4%。作为营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含量是衡量藜麦米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
- 脂肪含量:不超过6%。合理控制脂肪含量有助于延长保质期并保持良好的食用体验。
# 卫生安全
- 污染物限量:如铅、镉等重金属含量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农药残留:不得检出超过规定限值的农药残留物,以保障消费者健康。
3. 检验方法
标准还详细列出了各项指标的具体检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感官检验、仪器分析等手段,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4. 判定规则
当所有技术要求均达到或优于本标准时,则判定该批次藜麦米合格。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都将被视为不合格品处理。
5.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对于成品藜麦米,在包装上必须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受潮变质。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震动及日晒雨淋等情况发生。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DB14/T 2583—2022 山西标准(标识)评价技术规范 藜麦米》不仅涵盖了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还包含了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管理指导,对于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