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数据归集的基本原则、归集流程、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浙江省内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开展公共数据的归集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Public Data Aggre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091-2022公共数据归集指南》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公共数据的归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开展公共数据归集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主体和地域范围,确保了标准在全省范围内的统一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
1. 公共数据:由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资源。
2. 数据归集: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系统的公共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收集、整合的过程。
三、数据归集原则
1. 合法合规性:数据归集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不得侵犯个人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2. 标准统一性:数据归集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 安全保障性:数据归集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的发生。
四、数据归集流程
1. 需求分析:明确数据需求,确定需要归集的数据类型、范围及频率等内容。
2. 数据采集: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通过人工录入、接口对接等方式采集所需数据。
3.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格式转换等处理,保证数据质量。
4. 数据存储:将清洗后的数据存储到指定的数据中心,并建立相应的索引机制便于查询使用。
5. 数据共享:按照权限设置,向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共享服务,促进跨部门协作。
五、数据质量控制
1. 数据完整性:确保归集的数据覆盖全面,无遗漏现象发生。
2. 数据准确性:定期开展数据核查工作,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信息。
3. 数据时效性:根据业务需求设定合理的更新周期,保持数据的新鲜度。
4. 数据一致性:对于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来源数据,需保持其内在逻辑关系一致。
六、安全保障措施
1. 物理环境安全:加强机房设施防护,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
2. 网络通信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保护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3. 应用系统安全: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法操作;
4. 数据备份恢复:定期制作数据副本,以便在意外情况下快速恢复系统运行状态。
以上就是对《DB33/T 1091-2022公共数据归集指南》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