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兴安岭地区平榛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大兴安岭地区平榛的播种育苗生产活动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inghazelnut by Sowing in Daxing'an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27/T 053-2022 大兴安岭平榛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大兴安岭地区平榛播种育苗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从平榛的种质资源保护、种子采集、种子处理到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规定,旨在提高平榛苗木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一、种质资源保护
该标准强调了对平榛种质资源的保护,要求在采集种子前需对母树进行详细调查,确保母树健康无病虫害且具有优良性状。这一步骤对于保持平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为后续培育优质苗木奠定了基础。
二、种子采集与处理
标准指出,种子应在果实充分成熟后及时采集,通常是在每年的9月至10月间。采集后的种子应立即去除果皮并清洗干净,然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为了提高发芽率,还需对种子进行层积处理,即将种子与湿润的河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放置于低温环境中一段时间。这一过程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
三、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宜选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前要整地施肥,确保土壤疏松肥沃。播种时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均可,但需注意控制好播种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50克左右。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两倍为宜,过厚会影响出苗率。
四、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整个育苗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标准建议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排水防涝。当幼苗长至5厘米高时可适当间苗,保证每株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追肥,初期以氮肥为主,后期则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木质化。
五、病虫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取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人工捕捉等措施为主,化学药剂使用为辅的原则。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情扩散影响整体成活率。
总之,《DB2327/T 053-2022 大兴安岭平榛播种育苗技术规程》为从事平榛种植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全面而科学的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平榛苗木生产目标。通过严格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苗木质量,还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