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茶园网格化养羊控草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茶园规划与建设、养羊管理、草害控制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生态茶园采用网格化养羊进行草害控制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id-based Sheep Raising in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s for Grass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192─2021 生态茶园网格化养羊控草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养羊方式来实现茶园的生态控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4.2 养羊数量控制
这一条款规定了每公顷茶园内放牧的山羊数量不得超过15只。此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板结和植被破坏。过量的羊群会增加对草地的压力,可能导致地表裸露,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合理控制羊的数量有助于保持茶园的植被覆盖率,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5.2 羊群管理
本条款强调了定期检查羊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性,并要求及时处理患病或受伤的个体。健康的羊群是有效实施控草措施的基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预防疾病传播,减少因疾病造成的损失。此外,还应确保羊群有充足的清洁饮用水和适当的营养补充,以增强其免疫力和活力。
6.1 茶园分区与标识
该部分指出茶园需按照一定面积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并对每个网格进行明确标识。这种做法便于管理和监控羊群活动范围,也有助于评估不同区域内的控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精确地调整放牧策略,避免某些区域受到过度利用而其他区域却闲置不用的情况发生。
7.2 控草效果评估
此条款要求每隔三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控草效果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杂草覆盖度、茶树生长情况以及土壤肥力变化等指标。通过定期监测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这对于持续优化茶园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DB3311T 192─2021 生态茶园网格化养羊控草技术规程》中部分核心条款的详细解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有利于提高茶园管理水平,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