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苦槠无纺布轻基质容器点播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苗圃地选择、容器准备、播种技术、苗期管理、苗木出圃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苦槠无纺布轻基质容器点播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Castanopsis Carlesii Using Non-woven Fabric Lightweight Substrate Contain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190─2021苦槠无纺布轻基质容器点播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苦槠无纺布轻基质容器点播育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种源选择、基质配制到播种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高苦槠苗木的培育质量。
在种源选择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健康成熟的苦槠果实作为种源,并且果实的千粒重应在一定范围内,确保种子具有良好的发芽能力和生长潜力。此外,还要求对采集的果实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去除果肉、清洗干净后晾干保存,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关于基质配制,标准强调了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需满足特定条件。基质的容重应在0.15-0.25g/cm³之间,总孔隙度不低于60%,其中通气孔隙度不低于40%。这样的基质结构既能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给根系,又能够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同时,基质中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20%,pH值控制在5.5-6.5之间,这些参数的选择都是基于苦槠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需求。
播种环节是整个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标准规定了播种的时间、密度以及深度等方面的具体操作。通常情况下,播种时间为每年春季或秋季,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播种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500-2000粒,播种深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后要及时覆土压实并浇透水,以确保种子与基质充分接触并维持湿润状态。
在苗期管理上,标准提出了细致的要求。首先是对温度的调控,初期保持温室内的温度在20-25℃之间有助于促进种子快速萌发;当幼苗出土后,则需要逐渐降低温度至15-20℃左右,以锻炼其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其次,水分管理至关重要,既要避免土壤过于干燥导致幼苗缺水枯萎,也要防止积水造成烂根现象发生。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适量地补充水分,并定期检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另外,还需注意施肥工作,在幼苗长出真叶时开始追肥,初期可施用稀薄液态肥料,随着植株长大可适当增加浓度,但切忌过量以免烧伤根部。
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建议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在播种前应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菌滋生的机会;定期巡查圃地,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剪除受害部位、喷洒生物农药等方法来进行治理。
总之,《DB3311T 190─2021苦槠无纺布轻基质容器点播育苗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种源选择到苗期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苦槠苗木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苦槠苗木的质量,满足生态建设和绿化工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