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茭白-麻鸭套养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茭白栽培管理、麻鸭饲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茭白与麻鸭套养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Zizania and Muscovy Duck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154─2020 茭白-麻鸭套养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茭白与麻鸭共生养殖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要求
1.1 茭白种植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pH值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
解析: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茭白健康生长的基础,pH值和有机质含量直接影响茭白的品质和产量。
二、茭白栽培
2.1 种苗选择: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种苗需无病虫害且健壮。
解析:优质种苗是茭白高产的前提,良好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能够减少后期管理难度,提高产量。
三、麻鸭放养
3.1 麻鸭放养密度:每亩水面放养麻鸭不超过30只。
解析:合理的放养密度既能保证麻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能有效控制杂草生长,促进茭白生长。
四、日常管理
4.1 水位调控:茭白生长期保持水深5-10cm,麻鸭活动期适当加深至15-20cm。
解析:不同阶段的水位管理对于茭白和麻鸭的生长都至关重要,既能满足茭白的生长需求,又能为麻鸭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五、病虫害防治
5.1 生物防治为主:利用麻鸭捕食害虫,同时使用生物农药进行辅助防治。
解析:生物防治不仅环保,还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六、收获
6.1 茭白收获时间:根据品种特性,在开花后30-40天内完成采收。
解析:适时采收可以确保茭白的最佳品质和口感,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茭白的食用价值。
以上内容是对《DB3311T 154─2020 茭白-麻鸭套养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