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验用雪貂饲养环境及设施的技术要求、管理规范和监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实验用雪貂的饲养、管理和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Title:Specification for Bree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of Ferrets Used in Experi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2288-2022《实验用雪貂的饲养环境及设施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为实验用雪貂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实验环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环境温度与湿度要求
标准规定实验用雪貂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至22℃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0%到70%范围内。这样的温湿度条件可以确保雪貂健康生长,避免因极端气候导致的压力或疾病。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会影响雪貂的新陈代谢,而湿度过高则容易引发皮肤病等问题。
光照周期管理
为了模拟自然环境,标准建议实行12小时光照与12小时黑暗交替的光照周期。适当的光照不仅有助于维持雪貂正常的生理节律,还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
笼舍设计与卫生
笼舍的设计需充分考虑雪貂的生活习性,包括足够的活动空间、安全舒适的垫料以及便于清洁维护的结构。每只雪貂至少需要0.5平方米的有效活动面积,并且笼内应配备饮水装置、食物槽等基本设施。定期更换干净的垫料并彻底清洗笼具是保证环境卫生的关键措施之一。
饲养密度控制
根据标准要求,每组实验用雪貂的数量不得超过4只,以防止过度拥挤造成个体间争斗或资源竞争加剧。合理的饲养密度能够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同时也有利于观察记录每只雪貂的具体情况。
噪音水平限制
实验室内噪音水平不应超过60分贝(A),以免对雪貂产生不良影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雪貂出现焦虑症状或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在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声响干扰。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条款,我们可以为实验用雪貂创造一个既符合科学需求又充满关怀氛围的良好生活环境,从而提高研究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