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鉴定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品种(材料)对稻瘟病抗性的评价。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Blas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 125-2022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接种方法、病情调查、抗性评价等内容。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1. 稻瘟病: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侵害叶片、穗颈等部位。
2. 抗性鉴定:通过人工接种稻瘟病菌,评价水稻品种或品系对稻瘟病的抗病能力。
二、试验条件部分
1. 试验地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力均匀的地块,避免与前茬作物为同一种类的田块。
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次数不少于三次,小区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
三、接种方法部分
1. 菌种培养:使用经权威机构鉴定的稻瘟病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2. 接种时间:在水稻感病生育期进行接种,一般为分蘖末期至孕穗期。
3. 接种方式:采用喷雾法或滴液法将含孢子悬浮液均匀施于植株上部叶片。
四、病情调查部分
1. 调查时间:接种后7天、14天分别调查一次。
2. 病情指数计算:根据发病程度分级标准,结合各等级叶片数计算病情指数。
五、抗性评价部分
1. 抗性级别划分:依据病情指数分为高抗、抗病、中感、感病四个等级。
2.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多次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要点,对于从事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