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地水稻叠盘暗室恒温出苗育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技术流程、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寒地地区水稻叠盘暗室恒温出苗育秧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Raising of Cold Region Rice with Stacked Disk in Dark Constant Temperature Room for Uniform Germin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8T 114-2022寒地水稻叠盘暗室恒温出苗育秧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寒地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它为提高寒地水稻育秧效率和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一、环境控制要求
标准指出,叠盘暗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8℃±1℃范围内,湿度控制在75%-85%之间。这一规定基于寒地水稻种子发芽对温湿度的敏感性。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种子快速萌发,而适当的湿度则能防止种壳粘连,确保出苗整齐。同时,暗室环境避免了光照干扰,使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专注于营养物质转化,加快胚根生长速度。
二、播种密度与基质配比
推荐每盘播种量为220g至250g,基质由草炭土、珍珠岩和有机肥按6:3:1的比例混合制成。这样的播种密度既能保证秧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不会因过密导致通风不良。基质配方经过优化后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透气性,能够满足秧苗早期生长所需养分,同时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三、暗室管理措施
在育秧过程中,需定期检查暗室内氧气浓度,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时应及时通风换气。此外,还应每隔两天观察一次盘内水分状况,必要时补充适量水分,但要避免积水现象。这些细节处理有助于维持一个稳定的微气候环境,促进秧苗健康发育。
四、出苗后的移栽准备
当秧苗长至两叶一心期时即可移入温室继续培育。此时需要将温度逐步降至20℃左右,并适当降低湿度至60%-70%,以锻炼秧苗适应外界条件的能力。另外,在此阶段还需施加适量氮肥,增强秧苗抗逆性能,为后续大田种植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DB2308T 114-2022》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移栽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寒地特殊自然条件下的实际需求,对于推动当地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