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秸秆根茬还田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要求、技术参数、操作流程及质量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农作物秸秆根茬还田作业。
Title:Straw Stubble Returning to Fiel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11T 51-2022《秸秆根茬还田技术规程》是山西省运城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当地农业生产的秸秆根茬还田工作。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秸秆收集与处理
该部分强调了在进行秸秆根茬还田之前,需要对秸秆进行适当的收集与处理。具体要求包括:秸秆应保持清洁,无杂物污染;对于过长的秸秆要进行切碎处理,长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同时要确保秸秆含水量适中,一般建议在30%-40%之间。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覆盖效果,促进有机质分解。
5.1 根茬清理
关于根茬清理,规程指出,在实施秸秆根茬还田前,需彻底清除田间的大块根茬及石块等障碍物。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续耕作的质量以及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清理后的根茬高度不得超过5厘米,这样可以避免影响播种深度和平整度。
6.1 耕作方式
规程推荐采用深松翻埋的方式来进行秸秆根茬还田。深松深度应在25至30厘米范围内,而翻埋厚度则不应少于15厘米。这样的耕作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并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7.1 施肥管理
为了配合秸秆根茬还田作业,在施肥上也有明确的规定。规程提倡平衡施肥原则,即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料比例。此外,还鼓励使用生物菌肥来加速有机物料腐解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水平。
以上就是对DB1411T 51-2022《秸秆根茬还田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款的深入解析。通过遵循这些标准操作流程,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