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种类、监测与预警、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小麦种植区域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Wheat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1411T 48-2022)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本原则
该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优先选用非化学方法控制病虫害。例如,在农业防治方面,提倡合理轮作倒茬、适期播种、平衡施肥等措施来增强作物抗逆性;生物防治则鼓励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绿僵菌等进行病虫害治理;物理防治包括使用黄板诱杀蚜虫等手段。
二、关键环节控制
1. 种子处理:规定了种子包衣或拌种的具体要求,如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确保用药剂量准确,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指出,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种类选用针对性强的种衣剂,并且处理后的种子需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才能用于播种。
2. 田间管理:明确了田间巡查频率及记录内容,要求农户定期检查田块内是否存在病虫害迹象,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还提到要保持良好的田间卫生条件,及时清除杂草、残株落叶,减少越冬场所,降低初侵染源数量。
3. 化学防治:虽然提倡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化学农药,但在必要时也给出了指导建议。比如当病情指数超过一定阈值时可施用杀菌剂;对于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则需要依据虫口密度确定是否需要喷洒杀虫剂。并且特别强调了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性,即最后一次用药至收获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得低于规定的天数,以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至关重要。标准提出要设立固定的观测点,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定期开展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并结合气象资料预测未来趋势。另外还建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培训宣传工作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本标准还专门设置了关于教育培训的部分。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知识普及力度,让他们了解绿色防控理念及其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此规范实施相关工作,为促进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